“两缺口”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其扩展

被引:4
作者
王芳
赵延涛
机构
[1]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
[2]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两缺口”理论; 中国; 适用性; 新缺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6 [汇兑、对外金融关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结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钱纳里和斯特劳特提出的“两缺口模型”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储蓄”与“外汇”缺口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知识、信息、人才等“新缺口”,而这些在知识经济时代,正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因素。应注意国际合作、加快数字化步伐、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缩小技术缺口、重视战略资源储备。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两缺口”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J].
方学芹 ;
范爱军 .
发展论坛, 2003, (11) :44-45
[2]  
信息化:中国跨越“数字鸿沟”的必然选择[J]. 陆履平,杨建梅.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3)
[3]   我国储蓄转化投资问题研究 [J].
李栋文 .
金融研究, 2001, (09) :85-92
[4]   克服信贷萎缩与银行体系改革——1998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1999年展望 [J].
樊纲 .
经济研究, 1999, (01) :5-10+54
[5]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过程中的资金流动 [J].
李扬 .
经济研究, 1998, (02) :14-24
[6]   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动因分析 [J].
左韬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 (02) :14-17
[7]  
西方经济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高鸿业主编, 2000
[8]  
发展经济学[M]. 四川人民出版社 , 陶文达主编,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