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群体性事件的行政法治理模式——从压制型到回应型的转变

被引:36
作者
戚建刚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压制型模式; 回应型模式; 相对人参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1 [行政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政府执政能力面临严峻考验,但相关部门仍然习惯运用"压制型"模式予以应付。"压制型"治理模式以行政法"管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追求社会的"刚性稳定"为目标,以行政单方"强制措施"为手段,在实践操作中已呈现诸多合法性危机。根据我国行政法治的发展状况,并反思地方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的经验和教训,建立一种新的群体性事件治理模式——"回应型"治理模式势在必行。"回应型"治理模式以相对人有序参与为手段,以"平衡论"作为理论基础,将维护社会"韧性稳定"作为终极目标。该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从根源上实施风险防范、危机处理和权益保障。为将"回应型"治理模式合法化,行政法需要在微观层面进行严谨缜密的制度设计,而关键是建构相对人有序参与群体性事件处理过程的程序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新群体事件观.[M].刘子富; 著.新华出版社.2009,
[2]  
公众参与.[M].蔡定剑; 主编.法律出版社.2009,
[3]  
从群众到公民.[M].(德) 海贝勒; 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4]  
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研究.[M].靳江好; 王郅强; 著.人民出版社.2008,
[5]  
公众参与和中国新公共运动的兴起.[M].王锡锌; 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6]  
美国行政法的重构.[M].(美)理查德·B.斯图尔特(RichardB.Stewart)著;沈岿译;.商务印书馆.2002,
[7]  
平衡论.[M].沈岿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8]  
民主的模式.[M].(英)戴维·赫尔德(DavidHeld)著;燕继荣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9]   群体性事件行政问责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J].
黄毅峰 .
求实, 2010, (02) :67-70
[10]   群体性事件症结在于官民矛盾 [J].
于建嵘 .
中国报道, 2010, (01) :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