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环境风险到群体性事件:一种“风险的社会放大”现象解析

被引:14
作者
刘晓亮 [1 ,2 ]
张广利 [1 ]
机构
[1]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2]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环境风险; 群体性事件; 风险的社会放大; 涟漪效应;
D O I
10.13660/j.cnki.42-1112/c.014224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SARF)为中国的环境风险型群体性事件提供了分析的理论框架。厦门PX事件中风险放大的涟漪沿着三条路径扩散,导致放大和缩小两种效应。被放大的"环境风险污名化"和"群体性事件的威力",以及被缩小的"政府治理风险"在整个社会层面又引发了风险放大的涟漪效应。今后应对此类事件,应该强化对环境风险型项目所涉风险信息的披露,引入政府与社会共同监管,同时避免简单化处理问题,坚持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依法严肃究责。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风险的社会放大.[M].(英) 皮金 (Pidgeon;N.) ; (英) 斯帕森 (Kasperson;R.E.) ; (英) 斯洛维奇 (Slovic;P.) ; 编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2]   风险缘何被放大?——国外“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与实证研究新进展 [J].
伍麟 ;
王磊 .
学术交流, 2013, (01) :141-146
[3]   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与经验研究及启示 [J].
卜玉梅 .
学习与实践, 2009, (02) :1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