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急性期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11
作者
沈黎
机构
[1] 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纤溶活性改变,期望为脑梗死的防治、疗效观察、判断预后寻找有效的监测方法。方法:本文选择114例脑梗死患者和9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将脑梗死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患者轻、中、重三组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均有显著差异,且重型组的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增高最显著(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体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疾病诊断、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0+23+0 +2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血尿酸、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J].
胡玲玲 ;
顾俊泉 .
中国微循环, 2007, (04) :259-261
[2]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摘要(一) [J].
饶明俐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 (05) :388-393
[3]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脂蛋白(a)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 [J].
朱晓临 ;
李保国 ;
任琳 .
临床荟萃, 2005, (19) :1096-1097
[4]   脑梗死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意义 [J].
卢志权 ;
冯建洪 ;
余炳坚 ;
李介华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 (01) :29-30
[5]   纤维蛋白原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 [J].
刘春红 ;
王宏 ;
马雅静 .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4, (04) :477-478
[6]   脑梗死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J].
陈明生 ;
张松涛 ;
徐宪宣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2, (02) :106-107
[9]  
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在血栓形成性疾病中的意义[J]. 顾向明,杜国有,黄阶胜,缪英年,黄振炎,吴为强,彭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7 (05)
[10]   A prospective study of plasma fibrinogen levels and the risk of stroke among participants in the Bezafibrate Infarction Prevention Study [J].
Tanne, D ;
Benderly, M ;
Goldbourt, U ;
Boyko, V ;
Brunner, D ;
Graff, E ;
Reicher-Reiss, H ;
Shotan, A ;
Mandelzweig, L ;
Behar, S .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01, 111 (06) :457-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