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源中的微囊藻毒素与大肠癌发病的关系

被引:81
作者
周伦
鱼达
余海
陈坤
沈高飞
沈永洲
阮引玲
丁杏芬
机构
[1] 浙江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杭州市:,浙江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杭州市:,浙江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杭州市:,浙江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杭州市:,浙江省海宁市肿瘤研究所,浙江省海宁市肿瘤研究所,浙江省海宁市肿瘤研究所,浙江省海宁市肿瘤研究所
关键词
饮水; 藻类; 毒素类; 结肠直肠肿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5.3 [肠肿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饮用水源中的微囊藻毒素与大肠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在浙江省海宁市的 8个乡镇 ,对近 2 0年的共 40 8例大肠癌患者进行一生中饮水情况的调查 ,并分别采集井水、自来水、池塘水及河浜水的水样 ,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方法测定微囊藻毒素的含量。结果 饮用池塘水及河浜水的大肠癌发病率均明显高于饮用井水和自来水的发病率 ,经与饮用井水相比 ,饮用自来水、河浜水及池塘水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 1 88、7 94和 7 70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在井水、自来水、河浜水及池塘水中 ,测定的微囊藻毒素阳性率 ( >5 0pg/ml)分别为 0 0 0 %、0 0 0 %、36 2 3%及17 14%。阳性标本 (河浜水及池塘水 )中的微囊藻毒素最高含量分别达到 10 83 43pg/ml和 1937 94pg/ml。河浜水与池塘水中的微囊藻毒素阳性率和含量均明显高于井水和自来水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作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各乡镇大肠癌发病率与当地浅表水源的微囊藻毒素含量存在正相关。结论 饮用河浜水、池塘水等浅表水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其中微囊藻毒素的含量与大肠癌的发病呈阳性联系 ,提示有必要对藻类毒素与大肠癌发病的关系作进一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铜绿微囊藻毒素的肝细胞毒性及活性氧生成作用
    丁文兴
    沈汉明
    朱惠刚
    [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1998, (05) : 23 - 25
  • [2] 肝癌高发区不同饮用水类型中微囊藻毒素含量调查
    陈刚
    俞顺章
    卫国荣
    陈公超
    徐小英
    黄裕华
    Ken-ichi Harada
    Yoshio Ueno
    [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1996, (01)
  • [3] 福建省同安县居民饮用水藻类污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调查
    孙昌盛,薛常镐,郑君玉,洪作艺,康天尝,陈晓鹭,钟文玲,陈铁晖,任金香
    [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1995, (03) : 113 - 115+144
  • [4] 上海南汇县原发性肝癌危险因素的定群研究
    俞顺章,陈文,李景,金铁华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5, (01) : 22 - 24
  • [5] 饮水类型与大肠癌发病率关系的研究
    陈坤
    焦登鳌
    卢琳
    沈永州
    沈高飞
    阮引玲
    [J].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1, (06) : 324 -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