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形成机理与监管逻辑
被引:2
作者
:
陈鸿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盐城市中心支行
陈鸿祥
机构
:
[1]
中国人民银行盐城市中心支行
来源
:
国际金融
|
2013年
/ 10期
关键词
:
影子银行”体系;
证券化;
商业银行;
影子银行体系;
银信合作业务;
存款利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期限错配;
理财产品;
信贷资产;
金融监管;
系统性风险;
委托贷款;
特约信托贷款;
形成机理;
逻辑;
D O I
:
10.16474/j.cnki.1673-8489.2013.10.010
中图分类号
:
F832.3 [金融组织、银行];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影子银行"(Shadow Banking)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被普遍认为是诱发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引起对监管缺失问题的深刻反思。"影子银行"曾经造就美国繁荣的经济奇迹,随后导致波及全球的次贷危机。那么"影子银行"究竟是金融创新还是庞氏骗局?目前众说纷纭,成为理论界、实务界的辩论焦点。目前,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9
页数:7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