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遥远的近邻”——印度的中国形象

被引:16
作者
周宁
机构
[1]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印度; 中国形象; 现代性; 文化身份;
D O I
10.16240/j.cnki.1002-3976.2010.01.003
中图分类号
G135.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印度的中国形象在历史时段上分为古代与现代,古代的中国形象出现在神话与信仰的想象关联中,印度与中国、中心与边国的对立等级关系是由佛教信仰确立的。现代的中国形象出现在西方现代性的想象关联中,印度与中国同样成为边国,西方是中心,其差异与等级的关系是由西方现代性确立的。中国或者是与印度分享所谓"亚洲共同性"、"东方精神"的"东方兄弟",或者是在西方现代性世界秩序中,与印度竞争、对峙、排座次的东方对手,中国形象与西方形象同时作为他者,完成现代印度"自我东方化"与"自我西方化"的双重身份认证。现代印度的中国形象包含着三层意义:第一层是知识论的,第二层是意识形态的,第三层是话语理论的。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10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CHINDIA中印大同.[M].谭中; 刘朝华; 黄蓉; 编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
[2]  
不顾诸神.[M].(英) 卢斯; 著.中信出版社.2007,
[3]  
龙象之争.[M].(英) 史密斯; 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
[4]  
瑜伽之路.[M].韩德(AlanHunter)编;王志成;杨柳;段力萍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5]  
大国政治的悲剧.[M].(美)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J.Mearsheimer)著;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6]  
后革命氛围.[M].(美)阿里夫·德里克(ArifDirlik)著;王宁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7]  
历史哲学.[M].(德)黑格尔(G.W.F.Hegel)著;王造时译;.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
[8]  
中印人民友好关系史.[M].林承节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9]  
释迦方志.[M].(唐)道宣 著.中华书局.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