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 条
松辽盆地三站地区营城组孢粉化石的意义
被引:13
作者:
万传彪
乔秀云
孔惠
金玉东
杨建国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三站地区;
早白垩世;
孢粉化石;
古植被;
古气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 [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提出松辽盆地营城组自下而上应划分为 3段 ,即中基性火山岩及含煤碎屑岩段、酸性火山岩段、含煤碎屑岩及中基性火山岩段。其中酸性火山岩段中的流纹岩是区域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志岩性。首次在松辽盆地三站地区深层中发现孢粉化石 ,其孢粉组合特征可与松辽盆地东南缘九台地区、北部北安地区营城组孢粉组合对比。孢粉组合中出现了Appendisisporitessp 、Aequitriraditessp 、Pilo sisporitessp 、Klukisporitessp 等早白垩世特有或在早白垩世繁盛的分子 ,特别是Cicatricosisporitesaustraliensis (Balme)Potonie的含量高达 31 8% ,以及没有出现原始被子类花粉这一特征 ,可将三站地区营城组时代进一步确定为早白垩世中期 (大致相当巴列姆期 )。据孢粉化石所属母体植物的生态特征 ,推测该区营城组沉积时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但南方干旱气候对本地区也有一定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4+74
+74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