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世纪爪哇海上的世界舞台——对井里汶沉船上金属物资的观察

被引:10
作者
李旻
机构
[1] 美国密西根大学人类学系
关键词
沉船; 银锭; 遗址; 马来半岛; 船舶遇难; 马六甲半岛; 铅钱; 中国钱币; 锡锭; 爪哇岛; 乾亨重宝; 印度尼西亚; 苏门答腊;
D O I
10.16319/j.cnki.0452-7402.2007.06.007
中图分类号
K883 [];
学科分类号
0601 ; 060109 ;
摘要
<正>在一个保护良好,纪录详实的失事现场,一个普通的部件可能是了解一个灾难原因的关键线索。对于已消逝的人类社会,每个遗址和其中的遗物都因为它们所承载的时空信息而共同构筑出时间和历史留下的宏大现场。作为勘察历史现场的手段,考古学探究不同线索之间的时空关系,许多看似平凡的事物也由于它来自的"失落的语境"而令人倍感珍惜。因此,当面对来自一批经过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9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诸蕃志校释[M]. 中华书局 , (宋)赵汝适原著, 1996
[2]  
Javanese Markets and the Asian Sea Trade Boom of the Tenth to Thirteenth Centuries A.D[J] . Jan Wisseman Christie.Journal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the Orient . 1998 (3)
[3]  
Money and its Uses in the Javanese States of the Ninth to Fifteenth Centuries A.D[J] . Jan Wisseman Christie.Journal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the Orient . 1996 (3)
[4]  
States without Cities: Demographic Trends in Early Java[J] . Indonesia . 1991 (52)
[5]  
《瀛涯胜览》"满剌加国" .2 马欢. http://www.lit.nagoya-u.ac.jp/yingyashenglan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