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指标构建及测评
被引:4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坤
机构
:
[1]
内蒙古大学
来源
:
工业技术经济
|
2012年
/ 31卷
/ 06期
关键词
:
资源型地区;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指标构建;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
0201 ;
020105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
本文从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出发,对我国17个典型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增长目标的转变、经济发展动力的转变、经济发展约束的转变和经济发展成果的转变构建了指标评价体系,并对20012010年间的发展方式转变程度进行测评,结果发现:近10年,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没有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同步变化,主要原因是发展动力和发展约束的制约以及发展成果分享的不公平性等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引入资源价值补偿机制的资源税改革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晓亮
;
吴凤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海大学商学院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吴凤平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7)
:107
-112
[2]
基础设施的外部性在中国的检验:1988—2007
[J].
刘生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
刘生龙
;
胡鞍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
胡鞍钢
.
经济研究,
2010,
45
(03)
:4
-15
[3]
关于生态补偿标准和机制
[J].
谭秋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谭秋成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
(06)
:1
-6
[4]
交通运输、经济增长及溢出效应——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空间经济计量的结果
[J].
胡鞍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
胡鞍钢
;
刘生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
刘生龙
.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05)
:5
-14
[5]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程大中
.
经济研究,
2008,
(01)
:76
-88
[6]
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
[J].
林毅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林毅夫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苏剑
.
管理世界,
2007,
(11)
:5
-13
[7]
以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推进我国资源价格改革
[J].
路卓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路卓铭
.
经济体制改革,
2007,
(03)
:10
-15
[8]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J].
陈保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经济学院
山东经济学院
陈保启
;
李为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山东经济学院
李为人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6,
(06)
:86
-90
[9]
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
[J].
毛显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毛显强
;
钟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钟瑜
;
张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张胜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
(04)
:40
-43
[10]
中国经济大转变[M].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刘国光, 2001
←
1
→
共 10 条
[1]
引入资源价值补偿机制的资源税改革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晓亮
;
吴凤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海大学商学院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吴凤平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7)
:107
-112
[2]
基础设施的外部性在中国的检验:1988—2007
[J].
刘生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
刘生龙
;
胡鞍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
胡鞍钢
.
经济研究,
2010,
45
(03)
:4
-15
[3]
关于生态补偿标准和机制
[J].
谭秋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谭秋成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
(06)
:1
-6
[4]
交通运输、经济增长及溢出效应——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空间经济计量的结果
[J].
胡鞍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
胡鞍钢
;
刘生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
刘生龙
.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05)
:5
-14
[5]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程大中
.
经济研究,
2008,
(01)
:76
-88
[6]
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
[J].
林毅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林毅夫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苏剑
.
管理世界,
2007,
(11)
:5
-13
[7]
以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推进我国资源价格改革
[J].
路卓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路卓铭
.
经济体制改革,
2007,
(03)
:10
-15
[8]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J].
陈保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经济学院
山东经济学院
陈保启
;
李为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山东经济学院
李为人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6,
(06)
:86
-90
[9]
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
[J].
毛显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毛显强
;
钟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钟瑜
;
张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张胜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
(04)
:40
-43
[10]
中国经济大转变[M].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刘国光, 200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