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风险与网络信息隐私认知:以上海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被引:16
作者
申琦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关键词
网络隐私信息认知; 网络风险感知; 网络利益感知; 大学生;
D O I
10.13495/j.cnki.cjjc.2015.07.006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G645.5 [];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040106 ;
摘要
网络新媒介时代,人们如何认知自己的隐私?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上海市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调查》数据,探讨中国网民网络信息隐私认知的现状,并综合运用了保护动机理论和社会契约论考察网络风险感知、网络利益感知等相关因素对网络信息隐私认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上海大学生的网络信息隐私认知,呈现以个人信息为核心,其次是社会关系等的"差序格局"式的现状;在个人信息中,又以银行卡号最为重要,说明安全是人们考虑隐私问题的核心;同时,上海大学生的网络利益感知高于网络风险感知,网络利益感知对网络隐私信息认知产生更大的影响;在风险感知接近的情况下,利益感越高他们越愿意让渡自己的个人隐私;研究需更科学地界定和测量网络信息隐私认知这一概念,引入"信任"等认知心理因素来进一步检测影响网络信息隐私认知的相关影响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100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上海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形态研究——基于手机、电脑终端的比较 [J].
申琦 ;
廖圣清 ;
秦绍德 .
新闻记者, 2013, (06) :84-90
[3]   信息隐私界定的BIT模式 [J].
吕耀怀 ;
熊节春 .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 (06) :35-39
[4]   影响互联网用户网络隐私保护行为的因素分析 [J].
高锡荣 ;
杨康 .
情报杂志 , 2011, (04) :39-42+80
[5]   网络隐私的概念、研究进展及趋势 [J].
蒋骁 ;
仲秋雁 ;
季绍波 .
情报科学, 2010, 28 (02) :305-310
[6]   隐私在家庭:中国人的隐私观念以及隐私在家庭的展现模式 [J].
谢碧珠 ;
陈国贲 .
浙江学刊, 2006, (02) :196-201
[7]   互联网对隐私保护制度的影响 [J].
刘德良 .
中国科技论坛, 2003, (03) :117-120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及立法研究报告[M]. 法律出版社 , 周汉华, 2006
[9]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M]. 群众出版社 , 张新宝著, 2004
[10]  
“Privacy” in Semantic Networks on Chinese Social Media: The Case of Sina Weibo[J] . Elaine J. Yuan,Miao Feng,James A. Danowski.J Commun . 201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