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秋冬季大气黑碳气溶胶的特征分析

被引:26
作者
高枞亭 [1 ]
张仁健 [2 ]
苏丽欣 [1 ]
机构
[1] 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长春; 黑碳气溶胶; 大气层结; 特征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7.2 [能见度、浑浊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黑碳观测仪于2007年10月—2008年1月对长春市黑碳气溶胶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长春市秋冬季每小时平均黑碳浓度达16.042μg.m-3,最大值可达181.014μg.m-3,说明长春市的黑碳污染已达到很严重的程度;冬季黑碳浓度高于秋季;黑碳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一天有两个峰值,分别在08:00~09:00和17:00~20:00;近地层大气垂直温度梯度与黑碳浓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机动车尾气排放、冬季采暖和工业用煤等造成了空气中较高的黑碳浓度;经常出现的低层大气层结逆温更使得低层大气中的较高含量的黑碳不易扩散是冬季黑碳浓度高的原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803 / 80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中国北方气溶胶散射和PM10浓度特征
    延昊
    矫梅燕
    赵琳娜
    张志刚
    牛若芸
    [J]. 高原气象, 2008, (04) : 852 - 858
  • [2] 2005~2006年秋冬季西宁大气中黑碳气溶胶的浓度变化特征[J]. 赵玉成,德力格尔,马元仓,蔡永祥,汤洁.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8(02)
  • [3] 2005~2006年秋冬季西宁大气中黑碳气溶胶的浓度变化特征[J]. 赵玉成,德力格尔,马元仓,蔡永祥,汤洁.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8 (02)
  • [4] 北京冬季PM10中有机碳与元素碳的高分辨率观测及来源分析
    张仁健
    石磊
    刘阳
    [J]. 中国粉体技术, 2007, (06) : 1 - 4+8
  • [5] 云南丽江大气气溶胶的化学成分谱分析
    张仁健
    邹捍
    沈振兴
    王玮
    [J]. 高原气象, 2007, (06) : 1319 - 1323
  • [6] 敦煌地区春季大气气溶胶粒子数浓度的分析
    申彦波
    沈志宝
    杜明远
    [J]. 高原气象, 2007, (01) : 158 - 164
  • [7] 岭南山地气溶胶物理化学特征研究
    吴兑
    邓雪娇
    叶燕翔
    黄浩辉
    [J]. 高原气象, 2006, (05) : 877 - 885
  • [8] 敦煌地区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的观测研究
    刘立超
    沈志宝
    王涛
    周茅先
    矢吹貞代
    金山晋司
    不详
    [J]. 高原气象 , 2005, (05) : 765 - 771
  • [9]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东北地区荒漠化的发展与区域气候变化
    廉毅
    高枞亭
    任红玲
    孙力
    安刚
    沈柏竹
    丁立
    张文哲
    [J]. 气象学报, 2001, (06) : 730 - 736
  • [10] 黑碳气溶胶及其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意义
    秦世广
    汤洁
    温玉璞
    [J]. 气象, 2001, (11) :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