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穗部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被引:21
作者
陈岭,崔绍平,孙耀邦
机构
[1]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穗部性状,基因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03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由8个亲本组成的双列杂交试验,分析了穗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单株籽粒产量的基因效应。Wr/Vr和D、H、(H/D)分析表明,除单株产量存在显著的上位性,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外,其余4个性状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穗粗、穗行数以加性效应为主,穗长、百粒重、单株产量显性效应和上位性起主要作用;穗粗隐性基因为增效,显性基因为减效,其余性状均为显性基因增效,隐性基因减效;穗长、穗粗、穗行数的狭义遗传力较高为50.8%~87.9%,百粒重、单株产量较低为21%左右;平均杂种优势效应按强弱顺序是单株产量>百粒重>穗长>穗粗>穗行数。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玉米籽粒发育性状的遗传及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J].
秦泰辰 ;
李增禄 .
作物学报, 1991, (03) :185-191
[2]   双列资料的遗传模型分析 [J].
莫惠栋 .
江苏农学院学报 , 1987, (01) :59-64
[3]   玉米主要性状的基因效应其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J].
尹燕枰 ;
童玉森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87, (01) :19-32
[4]   玉米几种数量性状的遗传的初步研究 [J].
陈英胜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85, (Z1) :13-22
[5]   玉米几个经济性状的基因效应 [J].
杨安贵 .
作物学报, 1982, (03) :153-162
[6]  
作物数量遗传[M]. 农业出版社 , 刘来福 编著,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