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三种不同疗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血清性激素及白介素-6的影响

被引:17
作者
史晓岚 [1 ]
杨帅 [1 ]
王元惠 [1 ]
张国庆 [2 ]
何金森 [3 ]
机构
[1] 上海市江湾医院中医科
[2] 上海市江湾医院统计信息科
[3]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
关键词
围绝经期抑郁症; 针灸; 电针; 中药; 血清性激素; 白介素-6; 临床观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6.6 [神经精神病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比较电针、中药、针药结合3种不同疗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血清性激素及IL-6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中药组和针药结合组,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的方法,中药组采用中药汤剂口服,针药结合组采用上述两种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1个月后观察其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血清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 3组E2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H、FSH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含量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疗法均能升高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血清E2的含量,并使血清IL-6的含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说明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症状的改善可能与E2、IL-6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针药三种不同疗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效应分析 [J].
史晓岚 ;
杨帅 ;
王元惠 ;
张国庆 ;
何金森 .
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34) :5364-5366
[2]   针药不同疗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效应分析 [J].
史晓岚 ;
杨帅 ;
张国庆 ;
何金森 .
上海针灸杂志, 2010, 29 (12) :756-758
[3]   电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临床观察 [J].
史晓岚 ;
杨帅 ;
张国庆 ;
何金森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23 (05) :37-39
[4]   补肾解郁清心方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 [J].
董莉 ;
姜琳 ;
孟炜 ;
朱南孙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8, (05) :63-65
[5]   实验性更年期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J].
董莉 ;
归绥琪 ;
孟炜 ;
洪岩 .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27) :5871-5873
[6]   老年抑郁症病人免疫功能及其心理状况的对照研究 [J].
吕永良 ;
吴爱勤 ;
李鸣 ;
刘建农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3, (06) :34-35
[7]   抑郁症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和急性期反应蛋白水平及其意义 [J].
范长河 ;
谢光荣 ;
陈凤华 ;
谢永标 ;
苗国栋 ;
殷青云 ;
李婷 ;
周亮 ;
王达平 ;
徐贵云 ;
朱荣华 ;
刘学军 ;
施佳军 ;
何卫宁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0, (05) :272-275
[8]  
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刘国华;张明岛主编;上海市卫生局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
[9]   INCREASED PLASMA-CONCENTRATIONS OF INTERLEUKIN-6, SOLUBLE INTERLEUKIN-6, SOLUBLE INTERLEUKIN-2 AND TRANSFERRIN RECEPTOR IN MAJOR DEPRESSION [J].
MAES, M ;
MELTZER, HY ;
BOSMANS, E ;
BERGMANS, R ;
VANDOOLAEGHE, E ;
RANJAN, R ;
DESNYDER, R .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1995, 34 (04) :301-309
[10]  
Immunoendocrine aspects of major depression.[J].Michael Maes;Eugène Bosmans;Herbert Y. Meltzer.European Archives of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199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