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饲频率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消化酶活力和氨氮排泄的影响

被引:18
作者
崔超 [1 ]
禹娜 [1 ]
龙丽娜 [2 ]
曹阳 [1 ]
黎明 [3 ]
李二超 [1 ]
陈立侨 [1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3]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
关键词
俄罗斯鲟; 投饲频率; 增重率; 饵料系数; 体成分; 消化酶活力; 氨氮排泄率;
D O I
10.13233/j.cnki.mar.fish.2014.01.008
中图分类号
S917.4 [水产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8 ;
摘要
在室内水族箱条件下,以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4.42±0.06 g)为对象,探讨了投饲频率对幼鱼生长、消化酶活力和氨氮排泄的影响。实验采用等量投饲法,共设置4个投饲频率(2次·d-1、3次·d-1、4次·d-1和6次·d-1,分别记为F2、F3、F4和F6组),投饲实验为期42 d。结果表明,随着投饲频率增加,实验鱼的增重率升高,饵料系数下降。其中,F6组增重率最高,为461.33%,但与F3组(409.67%)和F4组(443.33%)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相应地,F3、F4与F6组实验鱼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F2组(P<0.05),而F3、F4与F6组之间的饵料系数无显著性差异。F2组和F6组肥满度较低,且显著低于F3组和F4组(P<0.05);此外,实验鱼脏体比和肝体比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而略有下降,但各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肝脏淀粉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随投饲频率的增加而升高,胰蛋白酶活性的差异则不显著;提高投饲频率还可降低鱼的氨氮排泄率,其中F6组的耗氧率也显著低于其它组。结果显示,适当增加投饲频率可提高俄罗斯鲟的消化酶活力,降低蛋白被用于能量代谢的比例,从而提高了幼鱼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结合本实验的结果和生产实际情况,建议人工养殖鲟鱼幼鱼的投饲频率大于等于4次·d-1为宜。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饲料蛋白质水平与投喂频率对大黄鱼生长、体组成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J].
孙瑞健 ;
张文兵 ;
徐玮 ;
麦康森 .
水生生物学报, 2013, (02) :281-289
[2]   投喂频率对斑点叉尾鮰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鱼体组成的影响 [J].
董桂芳 ;
胡振雄 ;
黄峰 ;
张志平 ;
胡鑫 ;
万祖德 .
渔业现代化, 2012, 39 (02) :48-53
[3]   饥饿与再投喂及投喂频率对条石鲷幼鱼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J].
宋国 ;
彭士明 ;
孙鹏 ;
王建钢 ;
尹飞 ;
施兆鸿 .
中国水产科学, 2011, 18 (06) :1269-1277
[4]   不同投喂频率对网箱养殖点带石斑鱼生长、食物利用及氮磷排放的影响 [J].
纪文秀 ;
王岩 ;
厉珀余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 37 (04) :432-438
[5]   达氏鳇(♀)×西伯利亚鲟(♂)杂交幼鱼生长特性初步研究 [J].
刘建魁 ;
李文龙 ;
石振广 ;
王云山 ;
陈春山 .
淡水渔业, 2008, 38 (06) :63-67
[6]   投喂频率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J].
王武 ;
周锡勋 ;
马旭洲 ;
李伟纯 .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7, (03) :224-229
[7]   饲喂频率对南方鲇的摄食率、生长和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 [J].
何利君 ;
谢小军 ;
艾庆辉 .
水生生物学报, 2003, (04) :434-436
[8]   鱼类生长和生长激素分泌活动的调节(综述) [J].
林浩然 .
动物学报, 1996, (01) :69-79
[9]  
The effects of feeding frequency on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in zebrafish ( Danio rerio )[J] . Christian Lawrence,Jason Best,Althea James,Kara Maloney.Aquaculture . 2012
[10]  
The optimal feeding frequency of large yellow croaker ( Pseudosciaena crocea , Richardson) larvae[J] . Fengjun Xie,Qinghui Ai,Kangsen Mai,Wei Xu,Hongming Ma.Aquaculture . 20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