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矿集区浅层含矿岩浆输运网络与运移机制

被引:23
作者
邓军 [1 ]
王庆飞 [1 ]
黄定华 [2 ]
万丽 [3 ]
杨立强 [1 ]
高帮飞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铜陵; 构造网络; 岩浆侵入; 分形; 岩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2 [成矿区、成矿预测及成矿规律];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研究证实铜陵矿集区燕山期岩浆浅表侵入导致了大规模成矿作用,成矿期区域中部-10km处存在一个隐伏岩浆房,成矿岩浆由此处产生并向上运移,然浅层成矿岩浆输运网络与运移机制这个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问题的探索仍有待深入.构造力学、分形统计和地质事实综合分析表明北东向高角度褶皱相关断层及棋盘格状基底断裂系是岩浆由浅层岩浆房向盖层褶皱系输运的主要通道,褶皱核部的虚脱部位是岩浆主要就位空间.因而,上褶-下断的构造网络为浅层岩浆的导流-定位系统.多层结构地质体在变形过程中,上部地层受下部地层顶托更趋于发生褶皱,下部地层承受上部地层的载荷易发生断裂,当下部地层岩石力学强度高于上部时,上褶-下断构造组合的发育概率会更为增加.由于存在导流网络,浅部岩浆房顶部的富含挥发份岩浆以“岩脉式”快速向表层输运,定位于褶皱虚脱空间中,并快速充填和改造就位空间;岩浆顶部的挥发份物质因压力骤降而发生隐爆,引发多相流体不混溶以及大量成矿元素富集.脉动式岩脉活动可能是导致铜陵矿集区岩浆岩化学成分互有差异且时空上紧密伴生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52 / 26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Petrological and mineralogical study of enclaves in plutons in the typical mining districts of Tongling, Anhui and its bearing on the process of magmatism-metallogeny [J].
Du Yangsong .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1999, 18 (3) :20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