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4 条
高产优质中籼稻扬稻6号“理想株型”的构建
被引:10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步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爱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年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水稻;
理想株型;
选择模式;
选育指标;
D O I:
10.16872/j.cnki.1671-4652.2008.03.001
中图分类号:
S51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扬稻4号/3021的F1经60Co-γ辐射的后代为材料,运用"高生长量、高库容量、高充实度"的选择模式、个体植株"大、挺、疏、透、实、优、"及群体植株"足、强、秀、抗、立"的选择指标,对M1M10连续选择,构建扬稻6号"理想株型"。系统分析扬稻6号株型的库容、茎系、叶系、群体以及抗逆特征,并讨论了长江中下游中籼稻"理想株型"构建的模式和田间选择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水稻理想株型育种研究进展[J]. 杂交水稻, 2006, (04) : 1 - 6石利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邓启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农业大学刘国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庄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农业大学陈立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 [2] 中籼水稻品种产量与株型演进特征研究[J]. 作物学报, 2006, (07) : 949 - 955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志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朱庆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 [3]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实践与思考[J]. 作物学报, 2005, (02) : 254 - 258邹江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吕川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4] 水稻植株形态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J]. 扬州大学学报, 2004, (01) : 36 - 40潘学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韩月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5] 水稻超高产育种——从理论到实践[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5) : 324 - 327陈温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徐正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张龙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
- [6] 籼稻(Oryza Sativa ssp.indica)全基因组框架序列[J]. 科学通报, 2001, (23) : 1937 - 1941于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胡松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王俊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李松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王开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刘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邓亚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戴理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周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张秀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曹孟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刘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孙健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唐家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陈艳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黄小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林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叶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童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丛丽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耿佳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韩玉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李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李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胡光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李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黄显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李文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李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刘占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李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刘建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亓秋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刘劲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李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王学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吕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吴婷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朱淼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孙永巧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王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倪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
- [7] 水稻株型育种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辽宁农业科学, 2000, (04) : 23 - 27王建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稻作研究室!辽宁沈阳徐正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稻作研究室!辽宁沈阳魏树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稻作研究室!辽宁沈阳
- [9]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J]. 中国水稻科学, 1996, (02) : 115 - 120杨守仁,张龙步,陈温福,徐正进,王进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稻作研究室
- [10] 杂交水稻亚种间重穗型组合选育──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与实践[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4) : 403 - 407周开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温江县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刘太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温江县沈茂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温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