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丘陵区土壤侵蚀及其P值的确定

被引:11
作者
刘刚才
罗治平
张先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旱作制; 土壤侵蚀; 产流雨值; P 值;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1993.02.007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川中丘陵区四种土壤母质类型5个观测点历年的数据,定义了可蚀模数和产流模数,通过关联和曲线回归分析,阐明旱作制抗水蚀的能力为聚土免耕>横坡种植>顺坡种植;坡旱地的侵蚀量 Q 和径流深 Z 与降雨量 R 的最佳回归关系:Q=a+b1nR 和 Z=A十BR定量描述了坡地旱作制下的水土流失特征。通过比较曲线方程确定了聚土免耕、横坡种植和顺坡种植的 P 值分别为0.29,0.49和1。结果得出,坡地旱作制下的土壤侵蚀方程应修正为:Q=K(t).C(t).P.S.L·ln(R-c~a/b。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特征与综合分区 [J].
钟祥浩 .
大自然探索, 1988, (04) :81-87
[2]   一种丘陵旱地的新耕作法——聚土免耕法 [J].
李同阳 ;
陈实 ;
罗治平 ;
黄忠勤 ;
张先婉 .
西南农业学报, 1988, (04) :44-49
[3]  
微机与农业系统工程应用软件[M].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 1987
[4]  
四川应用遥感技术研究水土流失的综合报告. 四川省水电厅水保办. . 1990
[5]  
聚土免耕法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罗治平等. 土壤农化通报 . 1990
[6]  
南朝鲜土壤侵蚀中地形因子算法. 藤原辉男等. 农业技术学会杂志 .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