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工智能如何实现战略突破——基于中美4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的比较与解读

被引:34
作者
江丰光 [1 ,2 ]
熊博龙 [3 ]
张超 [1 ]
机构
[1]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
[2]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发展战略; 政策报告; 中美比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学科分类号
1201 ;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在人工智能发展的热潮下,全球各个国家均针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场景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政策规划。政策规划的重要旨趣在于作为"风向标"引导投资、研究与实践的方向,使之更加聚焦和深入,并为研究与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美国于2016年首次发布并于2019年更新的《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规划》表明美国政府对人工智能在全球未来竞争中战略作用的研判。中国紧跟国际步伐,于2017年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并提出"三步走"战略,后在研究和实践层面陆续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2017版)》和《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版)》。这两份白皮书与美国的两份《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规划》在人工智能研发基础、研发领域以及应用领域三个方面具有可比性,并体现出各自的特色。反思中美人工智能战略规划的差异,可以为我国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提供镜鉴。鉴于当前我国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对人才和核心技术规划和部署的重视,以及在人工智能伦理研究和实践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未来我国应从人工智能伦理体系、伦理准则和伦理风险等方面完善人工智能伦理、法律和道德建设,持续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核心技术的研发,并且加强企业与研究机构的协同合作。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