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海地理环境与环流系统分析——长江口及济州岛邻近海域综合调查研究报告(第二章)

被引:22
作者
苏育嵩
机构
[1] 青岛海洋大学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系
关键词
黄海; 东海; 水团与环流; 地理环境;
D O I
10.16441/j.cnki.hdxb.1989.s1.017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简要介绍了黄海和东海的地理环境概况,着重分析调查海域的环流系统。有如下一些初步看法与结论。 台湾暖流的前缘混合水,可从长江冲淡水底层穿越而影响到苏北沿岸,直到32°N以北的浅水区域。对马暖流西侧的水体是东海混合水,而其东侧为黑潮分支。黄海暖流的流向在不同季节具有规律的摆动。黄海底层冷水团属于季节性水团,其强盛及消衰与温跃层的形成及消亡紧密相关。黄海底层冷水团与中部底层冷水并非每年彼此独立,它们的共同特征甚至比其差异更明显。夏季东海冷水不能借助爬升侵入黄海底层冷水团内部。在济州岛南部区域,中层的逆温、逆盐现象,是由黄海密度环流的扩散效应与东海冷水沿黄海底层冷水团边界的爬升这两个原因而形成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5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长江冲淡水转向原因的探讨 [J].
顾玉荷 .
海洋与湖沼, 1985, (05) :354-363
[2]   长江口及济州岛附近海域变性水团的初步分析 [J].
喻祖祥 ;
苏育嵩 ;
俞光耀 ;
李凤歧 .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 1984, (03) :1-12
[3]   应用聚类分析法划分黄海水团的初步研究 [J].
邱道立 ;
周诗赉 ;
李昌明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4, (03) :281-292
[4]   长江冲淡水路径的初步研究——Ⅰ.模式 [J].
乐肯堂 .
海洋与湖沼, 1984, (02) :157-167
[5]   台湾暖流深层水变化特征的分析 [J].
翁学传 ;
王从敏 .
海洋与湖沼, 1983, (04) :357-366
[6]   夏季长江冲淡水扩展机制的初析 [J].
浦泳修 .
东海海洋, 1983, (01) :43-51
[7]   聚类分析法在浅海水团分析中的应用及黄、东海变性水团的分析 [J].
苏育嵩 ;
喻祖祥 ;
李凤岐 .
海洋与湖沼, 1983, (01) :1-13
[8]   东中国海陆架环流的单层模式 [J].
袁耀初 ;
苏纪兰 ;
赵金三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2, (01) :1-11
[9]   划分变性水团边界的温盐点聚对照法与东海西部海区变性水团的分析 [J].
苏育嵩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0, (01) :1-16
[10]   东海北部一个气旋型涡旋的初步分析 [J].
胡敦欣 ;
丁宗信 ;
熊庆成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80, (01) :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