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乡村文化治理的行动逻辑

被引:57
作者
杜鹏
机构
[1]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乡村文化; 文化再生产; 文化治理; 文化振兴; 文化主体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G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302 ; 05 ; 0503 ;
摘要
乡村文化主体性不仅源于认知层面的文化自觉,而且依赖于农民日常生活的文化实践。村庄日常生活结构不仅定义了农民的文化实践逻辑,并且塑造了乡村文化的再生产模式。在乡村社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市场力量逐渐深入村庄日常生活结构,扭曲了农民文化实践的家庭伦理动力和村庄社会脉络,导致乡村文化再生产的功能扩张、社会分化和价值收缩,变迁中的乡村文化逐渐陷入主体性危机。文化主体性危机是农民文化实践迎合并依附市场力量的产物,其核心是乡村文化的伦理性、公共性和实用性的分裂,乡村文化因而呈现出客观化、碎片化的形态。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发展和行政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乡村文化的主体性危机。为此,乡村文化治理需要立足乡村社会基础,坚持农民主位,通过村庄动员和价值调控的方式激活和引导乡村文化再生产的内生动力,恢复乡村文化的生态均衡。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97+112 +112
页数:20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