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制基本框架论略

被引:3
作者
龚维斌 [1 ]
龚春明 [2 ,3 ]
机构
[1] 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
[2] 南昌航空大学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研究中心
[3]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
社会治理; 中国特色; 党政主导; 与民服务; 本土特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如欲彰显社会治理体制的中国特色和实现治理范式的成功转型,并使相关的学术讨论更富有成效且达至新的知识增量,亟须在立基中国特定的历史传统、政治架构和现实社情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切近国情、学理清晰、内容为王"的分析框架。这一框架应涵盖以下内容:(1)党和政府在社会治理这项系统工程中应继续扮好主导和引领的角色;(2)流变的治理主题始终暗含的是国家长治久安、制度平稳运行、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3)要树立"与民服务"合作治理的治理理念;(4)地方治理须结合各地的区域特色、地方性知识,并尊重基层创新和群众首创精神;(5)法治保障是当下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和逻辑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4,
[2]  
中国特色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N].唐皇凤;.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
[3]  
Confucianism and Democracy.[J].Francis. Fukuyama.Journal of Democracy.1995, 2
[4]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美)塞缪尔·P. 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  
政治建设与国家成长.[M].林尚立等; 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6]  
.[M].孙柏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7]  
狱中札记.[M].[意]安东尼奥·葛兰西 著;葆煦 译.人民出版社.1983,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60,
[9]   治理研究的中国图景及其“中国化”路径 [J].
吴晓林 ;
李咏梅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 44 (04) :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