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膜下滴灌方式对设施黄瓜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28
作者
赵志成 [1 ]
杨显贺 [1 ]
李清明 [1 ,2 ]
刘彬彬 [2 ]
杨振超 [3 ]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
[2]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分根交替滴灌; 黄瓜(Cucumis sativus L.); 生理特性; 水分利用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626 [蔬菜设施园艺]; S642.2 [黄瓜];
学科分类号
090202 ;
摘要
为了探明黄瓜膜下分根交替滴灌的节水效果,为设施黄瓜节水灌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以‘津优3号’黄瓜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土壤田间持水量的65%为灌水下限,田间持水量的90%为灌水上限,研究了分根交替滴灌(APDI)、固定1/2根区滴灌(FPDI)和传统滴灌(CDI)3种灌溉模式对黄瓜生长、生理特性、产量与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灌溉处理时间的延长,3种灌溉模式的单株叶面积和株高的差异越来越显著,而茎粗和叶片数差异不显著;(2)与传统滴灌相比,分根交替滴灌模式下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略有下降而蒸腾速率显著降低,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3)分根交替滴灌处理下黄瓜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与传统滴灌相比差异不显著,Vc含量却显著增加;(4)分根交替滴灌模式下黄瓜产量比传统滴灌下降1.5%,而灌水量减少1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8.6%,节水效果显著。综上所述,分根交替滴灌可以在保证设施黄瓜产量没有显著下降的前提下,改善品质和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可作为设施节水提质增效的一种灌溉模式,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引用
收藏
页码:6597 / 660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J].
张自常 ;
李鸿伟 ;
陈婷婷 ;
王学明 ;
王志琴 ;
杨建昌 .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 (24) :4988-4998
[2]   交替灌溉的节水调质机理及同位素技术在作物水分利用研究中的应用 [J].
杜太生 ;
康绍忠 ;
张建华 .
植物生理学报, 2011, 47 (09) :823-830
[3]   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对苹果根系活力、树干液流和果实的影响 [J].
杨素苗 ;
李保国 ;
齐国辉 ;
郭素萍 ;
胡志伟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8) :73-79
[4]   交替隔沟灌溉对温室黄瓜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曹琦 ;
王树忠 ;
高丽红 ;
任华中 ;
陈青云 ;
赵景文 ;
王倩 ;
眭晓蕾 ;
张振贤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1) :47-53
[5]   分根区交替灌溉对马铃薯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J].
李平 ;
齐学斌 ;
樊向阳 ;
吴海卿 ;
乔冬梅 ;
樊涛 ;
赵志娟 ;
黄仲冬 ;
朱东海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6) :92-95
[6]   烤烟不同生育时期分根区交替灌溉的节水调质效应 [J].
刘永贤 ;
李伏生 ;
农梦玲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1) :16-20
[7]   干旱荒漠绿洲区葡萄根系分区交替灌溉试验研究 [J].
杜太生 ;
康绍忠 ;
闫博远 ;
王锋 ;
李志军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11) :52-58
[8]   温室黄瓜叶面积扩展与光合特性对土壤水分的响应研究 [J].
陈金平 ;
刘祖贵 ;
段爱旺 ;
孟兆江 ;
张寄阳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01) :91-95
[9]   不同灌溉上限对温室黄瓜结瓜期生长动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J].
邹志荣 ;
李清明 ;
贺忠群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S2) :77-81
[10]   滴灌条件下不同根区交替湿润对葡萄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J].
杜太生 ;
康绍忠 ;
夏桂敏 ;
杨秀英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11) :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