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 条
北京国土空间结构与未来空间秩序研究——基于主体功能区划框架
被引:15
作者:
姜广辉
[1
,2
]
付晶
[1
,2
]
谭雪晶
[1
,2
]
宫攀
[3
]
张瑞娟
[1
,2
]
机构:
[1]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3] 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来源: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规划;
国土空间结构;
空间秩序;
人居环境;
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分析国土空间结构现状,规范国土开发的空间秩序是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部分之一。本文从服务于主体功能区编制的角度,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信息熵等方法,刻画北京市城市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和其他空间结构间均衡和稳定程度,并运用空间转换矩阵分析了国土空间结构变化,揭示了国土空间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空间结构和规范空间秩序的原则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区域国土空间结构呈明显的圈层结构以及"三多三少"的特点,生态空间、农业空间日渐萎缩,发展重心向西、北部偏移,国土开发趋于无序。未来北京市国土利用应充分体现首都的功能和特色,严格管制生态人文关键区域、构建生态安全网络,开发东南、控制西北、保护西部,严控城市发展边缘,按照生活、生态、生产的顺序进行国土空间结构调整;而四类功能区则应分别按照疏解、控制、集聚、保护的原则发展,共同构建北京市城乡协调、疏密有度、协调清晰的国土利用总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7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