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MOS场中星系恒星形成的演化研究

被引:2
作者
方官文 [1 ,2 ]
马仲阳 [2 ,3 ]
陈洋 [2 ,3 ]
孔旭 [2 ,3 ]
机构
[1] 大理学院天文与科技史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星系宇宙学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体物理中心
关键词
星系:恒星形成; 星系:基本参数; 星系:演化; 方法:数据分析;
D O I
10.15940/j.cnki.0001-5245.2015.01.002
中图分类号
P152 [恒星天文学、星系天文学];
学科分类号
070401 ;
摘要
基于COSMOS(Cosmic Evolution Survey)/Ultra VISTA(Ultra-deep Visible and Infrared Survey Telescope for Astronomy)场中多波段测光数据,利用质量限选取了红移分布在01011M⊙的QGs来说,该星系在样本中所占比例高于70%.在红移0<z<3.5范围内,恒星形成星系的恒星形成率(SFR)与恒星质量(M*)之间有着很强的主序(MS)关系.对于某一固定的恒星质量M*来说,星系的SFR和比恒星形成率(s SFR)会随着红移增大而增大,这表明在高红移处恒星形成星系更加活跃,有激烈的恒星形成.相对于低质量的星系来说,高质量的SFGs有较低的s SFR,这意味着低质量星系的增长更多的是通过星系本身的恒星形成.通过结合来自文献中数据点信息,发现更高红移(2<z<8)星系的s SFR随红移的演化趋势变弱,其演化关系是s SFR∝(1+z)0.94±0.17.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tar-forming galaxies in the low-redshift Universe [J].
Brinchmann, J ;
Charlot, S ;
White, SDM ;
Tremonti, C ;
Kauffmann, G ;
Heckman, T ;
Brinkmann, J .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2004, 351 (04) :1151-1179
[2]  
Brammer,G. B,van Dokkum. P. G,Coppi. P. ApJ . 2008
[3]  
Calzetti D,Armus L,Bohlin R. C. et al. ApJ . 2000
[4]  
Kennicutt,R. C. ARA&A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