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针刺穴位对急性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15
作者
郭宗君 [1 ]
刘立安 [2 ]
王鲁民 [1 ]
张国平 [2 ]
郭云良 [1 ]
机构
[1] 青岛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
[2] 青岛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中心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梗死; 针刺穴位; 治疗结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6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观察动态针刺穴位对急性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76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动态针刺组、传统针灸组和对照组,其中动态针刺组在对照组应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BrunnstromⅠ期上肢取阴经穴,下肢取阳经穴;Ⅱ期后改用上肢阳经穴为主,下肢以委中、足三里穴为主进行动态针刺。传统针灸组在对照组所用药物的基础上按传统针灸方法进行治疗。比较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MBI)、临床疗效和康复效率。结果治疗末期动态针刺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传统针灸组和对照组(F=4.372~20.001,q=3.964~5.407,P<0.01);传统针灸组在MBI、临床疗效和康复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q=3.461~4.092,P<0.05、0.01)。结论动态针刺治疗是肢体康复的有效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3+36 +3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早期康复及针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J].
许贞峰 ;
郭宗君 ;
郭云良 ;
石秉霞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1, (04) :33-35
[2]   针刺与肌张力平衡促通法对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作用 [J].
钟长明 ;
林洪茂 ;
刘庆芳 ;
金红阳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1, (03) :52-54
[3]   重复电刺激前肢神经引起成年大鼠运动皮层的可塑性改变 [J].
李幸芳,恽君惕,齐慧新,李辉 .
基础医学与临床, 1994, (03) :21-24+17
[4]  
缪鸿石,朱镛连主编.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