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真实性认定

被引:25
作者
倪晶
机构
[1]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
关键词
电子证据; 证据能力; 认定方法; 电子邮件; 电子聊天记录; 手机短信; 微博;
D O I
10.13766/j.bhsk.1008-2204.2015.0578
中图分类号
D925.13 [];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目前,中国相关法律规范中没有明确的电子证据采信规则,司法判例中法官对电子证据的认可度不一。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整理出中国电子证据真实性认定中主要存在真伪甄别无统一标准、呈证形式不规范、公证和鉴定技术参差不齐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利用鉴证法、专家辅助法、对比法和综合分析,从电子证据来源初步认定,辅之于先进鉴定技术和保障技术,审查电子证据生成、传输、保存和展示的全过程,并将此种方法运用于不同类型电子证据的真实性认定中,以期为解决中国电子证据采信难题提供方法指引,最大程度追求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统一。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微博的证据属性及其收集程序探析 [J].
刘显鹏 .
学习与实践, 2014, (05) :92-98
[2]   电子邮件真实性鉴定方法探索 [J].
李岩 ;
施少培 ;
杨旭 ;
卞新伟 ;
陈晓红 ;
卢启萌 .
中国司法鉴定, 2012, (04) :94-99
[3]   手机物证检验原则 [J].
丁红军 ;
范玮 .
刑事技术, 2012, (03) :46-48
[4]   网络证据保全公证的现实困境与完善建议——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的知识产权审判实践为样本 [J].
凌崧 ;
凌宗亮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4 (03) :31-37
[5]   电子证据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J].
戴莹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2, (03) :73-77
[6]   审查判断电子证据的真实性研究 [J].
刘立霞 .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3, (02) :116-119
[7]  
电子证据[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蒋平, 2007
[8]  
美国电子证据规则[M]. 中国检察出版社 , 刘品新主编, 2004
[9]  
电子证据法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何家弘主编, 2002
[10]  
浦东法院一审宣判民诉法司法解释实施后首起微信证据案 .2 http:∥ucwap.ifeng.com/finance/stock/news?aid=95688812&mid=8IGcFh&p=1 .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