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秦岭早古生代地层含硒量及硒的分布规律

被引:39
作者
雒昆利
潘云唐
王五一
谭见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西安科技学院地质系,,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南秦岭; 早古生界; 硒分布规律; 大巴山;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1.02.018
中图分类号
P534 [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对南秦岭大巴山区主要分布的早古生代地层各种岩石的含硒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含硒量与岩石的岩性和形成时代密切相关,与岩石的含碳量和含硫量成正线性关系。碳质板岩和石煤相对于其他类岩石的含硒量高,碳质板岩一般为6×10-6~35×10-6,石煤的含硒量为8×10-6~45×10-6;中、下寒武统和志留系大贵坪组的碳质板岩和石煤含硒量较高,可达30×10-6。同时,下寒武统的含硒量远远大于早古生代其他层位同类岩石的平均含硒量,是同类岩石平均含量的5~10倍。如碳酸盐岩的含硒量为2×10-6~4×10-6;细粒岩石的含硒量较粗粒岩石的含硒量高,下志留统陡山沟组的厚层状到中厚层状砂岩、粉砂岩和上寒武统的砾屑灰岩的含硒量相近,约0.05×10-6~0.08×10-6,是本区最低的。因此,并非本区所有岩石都富硒。
引用
收藏
页码:211 / 2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紫阳富硒区土壤中的硒 [J].
赵成义 ;
任景华 ;
薛澄泽 .
土壤学报, 1993, (03) :253-259
[2]   我国发现的两个高硒区 [J].
梅紫青 .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1985, (04) :61-66+70
[3]  
中国的志留系[M]. 地质出版社 , 林宝玉等著,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