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退田还湖及其生态恢复过程分析

被引:31
作者
姜加虎
张琛
黄群
邓学建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湖南师范大学 南京
[3] 南京
[4] 长沙
关键词
退田还湖; 洞庭湖; 生态环境; 恢复过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洞庭湖曾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泊,盛期面积达6000km2以上,具有调蓄长江中游洪水的巨大生态服务功能.但经过近百年来的沧桑变迁,湖泊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泥沙的严重淤积和围湖垦殖活动,湖泊面积已萎缩至2625km2,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湖泊萎缩削弱了其生态服务功能,并由此引发了江湖洪水愈演愈烈的形势.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之后,中国政府及时提出了"退田还湖"等洪水治理的32字指导原则,湖区各地随即积极开展了"退田还湖、平垸行洪和移民建镇"等工程.本文针对湖区退田还湖双退堤垸的生态恢复过程,选择湖南省汉寿县的青山垸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显示了湖泊湿地恢复的阶段性特征,并为我国日益严重的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治理,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供参考的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25 / 33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途径初探 [J].
秦伯强 .
湖泊科学, 2002, (03) :193-202
[2]   洞庭湖区湖洲生态建设初探──以沅江市湖洲为例 [J].
贺建林 ;
杨友孝 ;
曹明德 ;
向茂成 ;
杨洪 .
湖泊科学, 1998, (04) :77-82
[3]   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沉水水生植被的衰退与恢复 [J].
邱东茹 ;
吴振斌 .
湖泊科学, 1997, (01) :82-88
[4]   人工湿地废水处理系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 [J].
成水平 .
湖泊科学, 1996, (03) :268-273
[5]   洞庭湖及其周围水域的双壳类软体动物 [J].
张玺 ;
李世成 ;
刘月英 .
动物学报, 1965, (02) :197-216
[6]  
洞庭湖[M].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窦鸿身,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