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事实认定的人工智能方法

被引:8
作者
魏斌
郑志峰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律研究院
关键词
刑事案件事实; 人工智能; 贝叶斯模型; 可计算论辩模型;
D O I
10.16467/j.1008-3650.2018.06.010
中图分类号
D918 [刑事侦查学(犯罪对策学、犯罪侦查学)];
学科分类号
0306 ; 030604 ; 030609 ; 0838 ;
摘要
人工智能方法应用于辅助认定刑事案件事实在法庭科学中逐步兴起,刑事案件专家系统开启了人工智能方法应用的序幕,从早期的经典逻辑到非经典逻辑,认定案件事实的人工智能逻辑基础不断得到丰富,贝叶斯模型的衍化使得认定案件事实从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可计算论辩模型帮助厘清了刑事案件事实中证据论证的结构,大数据、算法和区块链技术的变革使得证据指向案件事实的过程更加准确、精细和科学。人工智能的应用不断克服自身的技术缺陷,也不断靠近法官和陪审员判定案件事实的思维和方法,它的作用在于辅助司法判决,提高案件事实认定的准确度,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471 / 47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揭秘“206工程”:法院未来的人工智能图景 [J].
严剑漪 .
上海人大月刊, 2017, (08) :40-41
[2]   《电脑辅助量刑系统》的一般原理 [J].
赵廷光 .
中国法学, 1993, (05) :81-88
[3]   Reconstructing Popov v. Hayashi in a framework for argumentation with structured arguments and Dungean semantics [J].
Henry Prakken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Law, 2012, 20 (1) :57-82
[4]  
On the evaluation of argumentation formalisms[J] . Martin Caminada,Leila Amgou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2007 (5)
[5]  
More on the hierarchy of propositions: exploring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explanations and propositions[J] . I.W. Evett,G. Jackson,J.A. Lambert. Science & Justice . 2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