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条件下红黄泥微生物量氮和固定态铵的动态变化

被引:13
作者
仇少君 [1 ]
彭佩钦 [1 ]
李玲 [1 ]
刘强 [2 ]
荣湘民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重点试验室
[2]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量氮; 固定态铵; 盆栽; 红黄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目的研究盆栽条件下红黄泥微生物和晶格对有机、无机氮源的固定以及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和固定态铵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15N示踪技术对有机无、机氮源交叉标记进行盆栽试验,设置单施尿素(15NU)、标记尿素与稻草配施(15NU-S)和标记稻草与尿素配施(15NS-U)3个处理。结果在水稻生育期内,SMBN和固定态铵占全氮比例分别为2.20%~4.00%和4.77%~8.37%;SMBN在孕穗期出现最低值,各处理固定态铵在分蘖期出现最低值。水稻成熟时,SMBN和固定态铵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微生物和晶格固定的尿素氮分别为4.01~15.14和0.47~4.82 mg.kg-1,占施用尿素氮的1.76%~8.83%和0.28%~2.11%;固定的秸秆氮分别为0.97~2.85和0.09~0.50 mg.kg-1,占施用秸秆氮的1.69%~4.98%和0.15%~0.87%。有机无机肥配施促进了微生物对尿素氮的固定,降低了晶格的固定。单施尿素处理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SMBN的最大释放率为66.04%和69.15%,固定态铵最大释放率为87.75%和87.64%。结论盆栽水稻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和矿物晶格对外源氮的固定和释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SMBN和固定态铵有明显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524 / 53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及其在氮素循环中作用 [J].
仇少君 ;
彭佩钦 ;
刘强 ;
荣湘民 .
生态学杂志, 2006, (04) :443-448
[2]   土壤微生物体氮与可矿化氮关系的研究 [J].
黄思光 ;
李世清 ;
张兴昌 ;
邵明安 ;
杨改河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4) :18-22
[3]   洞庭湖典型湿地土壤碳、氮和微生物碳、氮及其垂直分布 [J].
彭佩钦 ;
张文菊 ;
童成立 ;
王小利 ;
蔡长安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1) :49-53
[4]   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稻田氨挥发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J].
李菊梅 ;
徐明岗 ;
秦道珠 ;
李冬初 ;
宝川靖和 ;
八木一行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01) :51-56
[5]   中国不同地区化肥施用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J].
曾希柏 ;
李菊梅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4, (03) :387-392+469
[6]   秸秆预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呼吸活性的影响 [J].
李贵桐 ;
张宝贵 ;
李保国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2) :2225-2228
[7]   湖南稻田土壤固定态铵含量的季节变化及生物有效性 [J].
廖继佩 ;
李法云 ;
张杨珠 ;
冯跃华 ;
黄运湘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0) :1665-1668
[8]   亚热带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状况及其对施肥的反应特点 [J].
刘守龙 ;
肖和艾 ;
童成立 ;
吴金水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3, (04) :278-283
[9]   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动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 [J].
王淑平 ;
周广胜 ;
孙长占 ;
姜亦梅 ;
姜岩 ;
刘孝义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3, (01) :87-90
[10]   小麦苗期施入氮肥在土壤不同氮库的分配和去向 [J].
巨晓棠 ;
刘学军 ;
张福锁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2, (03) :259-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