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光气田的天然气可能是无机成因的

被引:11
作者
石兰亭 [1 ,2 ]
郑荣才 [1 ]
张景廉 [2 ]
卫平生 [2 ]
张虎权 [2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
[2] 不详
关键词
普光气田; 气藏形成; 无机成因; 低速带; 塑性流体; 费—托反应; 生物礁; 白云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普光气田天然气的成因由于地质储量和气源等认识有待深入而备受关注。普光气田的深部中地壳存在一个低速层,该低速层是一个塑性层,具流变性质,是充满气体及离子的热液流体。一方面,热液流体与橄榄岩等超基性岩发生蚀变反应,生成Fe2+、Mg2+及V、Ni等;另一方面,CO2(或CO)与H2在中地壳的恰当温度、压力下,在V、Ni等金属的催化下,发生费—托合成烃的反应。这时,携带K+、Na+、Cl-、Fe2+、Mg2+的热液体上升到沉积地层,当遇到碳酸盐岩时,便发生Mg2+交代或Fe2+、Mg2+交代形成铁白云石及盐岩等,当遇到碎屑岩(硅酸盐)时,便发生绿泥石化(Mg2+交代)、伊利石化(K+交代)、蒙脱石化(Mg2+交代)作用并生成盐类矿物。费—托反应生成的烃可沿断裂系统上升到储层中(如白云岩及砂岩)而成藏。研究结果表明,普光气田天然气的成因及成藏模式可能就是通过上述途径实现的,即普光气田的天然气可能是无机成因的。川东地区还是一个地球强烈排气的区域,那些尚没有圈闭成藏的天然气影响了当地气候(如酷热、森林大火等)。结论认为:寻找普光气田型的天然气藏(生物礁—白云岩—膏盐组合)是21世纪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2+132 +13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普光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探讨 [J].
马永生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 (01) :1-7
[2]   普光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探讨 [J].
马永生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 (01) :1-7
[3]   油气是可以再生的 [J].
方乐华 ;
张景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4) :508-511
[5]   盆地形成及成矿与地幔流体间的成因联系 [J].
杜乐天 ;
欧光习 .
地学前缘, 2007, (02) :215-224
[6]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白云岩储层油气勘探前景 [J].
郑和荣 ;
吴茂炳 ;
邬兴威 ;
张涛 ;
刘春燕 .
石油学报, 2007, (02) :1-8
[7]   四川盆地普光超大型气田的形成机制 [J].
马永生 .
石油学报, 2007, (02) :9-14+21
[8]   中国海相油气勘探前景、主要问题与对策 [J].
金之钧 ;
蔡立国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6) :722-730
[9]   中国海相油气勘探前景、主要问题与对策 [J].
金之钧 ;
蔡立国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6) :722-730
[10]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相储层预测 [J].
刘殊 ;
唐建明 ;
马永生 ;
赵爽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3) :332-339+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