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大豆根系分布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林蔚刚 [1 ]
吴俊江 [1 ]
董德健 [1 ]
钟鹏 [1 ]
王金生 [1 ]
周全 [2 ]
机构
[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
[2] 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
关键词
免耕; 灭茬还田; 大豆; 根系分布; 机械阻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对免耕、灭茬还田和传统耕作条件下大豆根系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为改善在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大豆根系发育条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免耕、灭茬还田和传统耕作模式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干重均主要分布于土壤剖面0~10 cm深度。在0~10 cm深度内,不同耕作模式之间的根体积密度、根干重密度差异显著,其中免耕模式最低。在10~20 cm深度内,免耕模式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和根干重密度最低,其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干重占土壤剖面比例最低。土壤剖面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干重累加值亦表现为免耕最低,灭茬还田与传统耕作差异不显著。灭茬还田模式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及根干重密度与传统耕作差异不显著,同时其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干重的垂直分布与传统耕作间差异亦不显著。土壤机械阻力和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及根干重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机械阻力是限制免耕模式大豆根系发育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584 / 58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初期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特性及大豆玉米产量的影响 [J].
林蔚刚 ;
吴俊江 ;
董德健 ;
钟鹏 ;
王金生 ;
周全 .
大豆科学, 2010, 29 (05) :760-766
[2]   大豆根系在土层中分布特点的研究 [J].
孙广玉 ;
张荣华 ;
黄忠文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2, (01) :46-48
[3]  
Effect of no-tillage on some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 structural degraded Petrocalcic Paleudoll of the southern “Pampa” of Argentina[J] . L.A Ferreras,J.L Costa,F.O Garcia,C Pecorari.Soil & Tillage Research . 2000 (1)
[4]  
Effect of deep tillage on soil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rn ( Zea mays L.) root growth and production[J] . E.C. Varsa,S.K. Chong,J.O. Abolaji,D.A. Farquhar,F.J. Olsen.Soil & Tillage Research . 1997 (3)
[5]  
Soil temperature and early growth of corn for mulched and unmulched soils .2 Van,Wijk,WR,Larson,WI,Burrows,WC. Proc Am Soc Scil Sci . 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