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 条
岩溶热储井间连通性的示踪研究
被引:13
作者:
庞菊梅
[1
,2
]
庞忠和
[1
]
孔彦龙
[1
]
罗璐
[1
,2
]
王迎春
[1
,2
]
王树芳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来源:
关键词:
井间连通性;
岩溶热储;
示踪技术;
渗透流速;
优化开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4 [地热学];
P641.25 [地下水回灌];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0818 ;
081803 ;
摘要:
岩溶热储储层的不均匀性强,采灌井之间的连通性不易确定。示踪技术可以将运移参数量化,有效刻画储层流体的特征,研究回灌井和开采井之间的水力联系,包括导水通道,流体流速等信息,对长期回灌可能引起的开采井的冷却进行预测,是岩溶热储井间连通性研究十分有效的技术。本文以华北牛驼镇地热田雄县地区为例,针对蓟县系雾迷山组岩溶热储,采用荧光素钠示踪剂,进行了1口井注入,10口井观测的群井示踪试验。采用裂隙介质溶质运移模型,对示踪试验数据进行了解释,得到优势通道的长度、渗透流速、纵向弥散度、回收率等储层性质,获得了试验区内采灌井之间的连通特征。对调整采灌井布局提出了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915 / 923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