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有关“韬光养晦”战略的争论

被引:6
作者
赵晓春
机构
[1]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 北京
关键词
邓小平; 外交战略; 韬光养晦; 国际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A849.1 [邓小平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D8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30503 ; 030207 ;
摘要
20世纪90年代初期,邓小平就中国如何应对当时国际形势多次发表谈话,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后来被概括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20字战略方针。进入21世纪后,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人们开始就“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提出了一些不同认识,展开了争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及内外环境的变化,这种争论将持续下去。但是,在国际舆论大谈“中国崛起”、美国等西方国家防范“中国威胁”的背景下,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不会轻言放弃“韬光养晦”战略,而将致力于在“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外交新思维:从“韬光养晦”走向“有所作为” [J].
焦兵 .
湖北社会科学, 2005, (10) :101-103
[2]   谨防“捧杀”——关于和平发展问题的一些探讨 [J].
王嵎生 .
世界知识, 2005, (18) :52-53
[3]   论“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 [J].
崔志鹰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2) :70-72+120
[4]   静悄悄的革命 [J].
王逸舟 .
世界知识, 2004, (07) :21-22
[5]   解读中国外交思维 [J].
胡俊凯 ;
王兰英 ;
刘延棠 ;
王海京 ;
韩冰洁 .
瞭望新闻周刊, 2004, (11) :51-55
[6]   关于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再谈中国的大国外交心态 [J].
叶自成 .
太平洋学报 , 2002, (01) :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