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冠心病血瘀证单核细胞凝血/纤溶活性改变及药物干预研究
被引:6
作者:
吕中
[1
]
祝光礼
[2
]
机构:
[1] 杭州胡庆余堂名医馆
[2]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
来源:
关键词:
冠心病血瘀证;
单核细胞;
凝血;
纤溶活性;
补气;
活血;
D O I:
10.13193/j.archtcm.2009.05.210.lvzh.030
中图分类号:
R259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目的:研究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单核细胞凝血/纤溶活性的改变及其意义,并比较补气、活血方药对上述改变的影响。方法: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血瘀证组30例和非血瘀证组50例(包括痰浊组27例,气滞组23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0名;采用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活性,并检测PBMC促凝活性(PCA);血瘀证组检测经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和选用参麦、川芎嗪注射液干预后上述指标的改变,比较其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瘀证组PBMC PCA、PAI-1均显著升高,而t-PA显著下降(P<0.01);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之间PBMC PCA、t-PA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PAI-1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血瘀证组之间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差异(P>0.05)。应用LPS刺激后血瘀证组PBMC PAI-1升高,PCA升高显著(P<0.01),t-PA无变化(P>0.05);参麦针干预后,各项指标均未见改变(P>0.05),川芎嗪针能降低PBMC PCA表达(P<0.05),而对PA系统表达无影响(P>0.05);同时应用川芎嗪/参麦针干预则可降低PBMC PAI-1表达(P<0.05),显著降低PCA表达(P<0.01)。结论: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单核细胞促凝血活性增高,纤溶活性降低,上述凝血、纤溶活性改变可能是血瘀证形成的重要病理因素,提示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活血方药降低凝血活性的作用强于补气药,补气活血方药同时应用明显优于单纯补气或单纯活血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105 / 1107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