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生物防治研究回顾与展望(综述)

被引:26
作者
江佳富
王俊
蔡平
孙江华
机构
[1] 安徽农业大学森林利用学院
[2] 苏州大学园艺系
[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合肥
[4] 合肥
关键词
杂草; 生物防治;
D O I
10.13610/j.cnki.1672-352x.2003.01.013
中图分类号
S451.1 [杂草防治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阐述了杂草生防的概念、方法以及在农林生态系杂草管理中的地位;综述了杂草生物防治的历史、成就及现状;列举了最近中外杂草管理诸多实例;分析比较了传统杂草生防与现代杂草生防新技术的优缺点、发展前景与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微生物除草剂研究概况与建议 [J].
刘焕禄 ;
刘亦学 ;
刘晓琳 ;
张学文 ;
赵士敏 .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00, (04) :36-39
[2]   水稻与杂草相互竞争和化感作用 [J].
柏连阳 ;
罗宽 .
杂草科学, 2000, (01) :6-8
[3]   我国生物防治研究的进展及展望 [J].
万方浩 ;
叶正楚 ;
郭建英 ;
谢明 .
昆虫知识, 2000, (02) :65-74
[4]   生物工程技术在杂草治理中的应用 [J].
金银根 ;
高红明 ;
吴晓霞 ;
张彪 .
杂草科学, 1999, (03) :2-4
[5]   化学他感作用在杂草管理中的应用与展望 [J].
涂修亮 ;
彭珍东 ;
谭耀庚 .
杂草科学, 1999, (03) :5-7
[6]   豚草及其防治概况 [J].
李宏科 ;
李萌 ;
李丹 .
世界农业, 1999, (08) :40-41
[7]   分子标记技术在杂草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J].
赵毓 ;
慕小倩 ;
丰明乾 .
杂草科学, 1999, (02) :4-5
[8]   小麦高留茬覆盖的生态农业意义 [J].
由懋正 ;
张喜英 .
生态农业研究, 1999, (02) :55-56
[9]   数学模型在杂草科学中的应用 [J].
褚建君 ;
王庆亚 ;
李扬汉 .
杂草科学, 1999, (01) :2-6
[10]   菌物在害虫、植病和杂草治理中的现状和未来 [J].
李增智 .
中国生物防治, 1999, (01) :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