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凹陷恩平组下段成岩过程分析与储层动态评价

被引:16
作者
禚喜准
王琪
陈国俊
李小燕
张胜斌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关键词
古孔隙度; 古成岩强度; 成岩序列; 成岩过程; 关键时期;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8.02.012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恩平凹陷恩平组下段现今埋深超过3800m,处于中成岩B期,客观评价恩平组下段的勘探潜力及有利目标是深入勘探的重要前提。通过大量铸体薄片、普通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划分了恩平凹陷恩平组的成岩序列,找出了影响储层物性的主控成岩作用,认为压实作用是孔喉衰减的主导因素,有机酸性流体溶蚀作用是孔隙度局部回升的主要原因。根据恩平凹陷埋藏史、地热史、成岩过程分析建立了恩平组的孔隙度演化模式,在关键时期恩平组下段处于中成岩A期的晚期,该时期的古孔隙度平均值约10%,孔喉已经比较细小,不利于酸性流体的改造和油气的大量充注。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运用沉积相、成岩相结合的方法对恩平组下段储层进行了动态评价,处于凹陷南斜坡的PY14-5-1井附近地区压实较弱,物性较好,是油气运聚的有利区带,其它地区成岩强度较高,只能作为天然气勘探的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257 / 264+282 +28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压实作用对砂岩储层物性的影响 [J].
刘国勇 ;
刘阳 ;
张刘平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24-28+41+112
[2]   中国三叠系陆相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储层孔隙保存的关系附视频 [J].
黄思静 ;
谢连文 ;
张萌 ;
武文慧 ;
沈立成 ;
刘洁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273-281
[3]   碎屑储集岩成岩演化过程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特征——以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地区为例 [J].
王琪 ;
史基安 ;
薛莲花 ;
陈国俊 .
沉积学报, 1999, (04) :87-93
[4]   塔里木盆地碎屑岩中钾长石的蚀变作用 [J].
伏万军,刘文彬 .
沉积学报, 1996, (S1) :84-89
[5]  
中国含油气盆地碎屑岩储集层成岩作用与成岩数值模拟.[M].应凤祥;罗平;何东博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6]  
珠江口盆地(东部)第三系油气藏形成条件.[M].陈长民等著;.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