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中国地方黄牛品种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分化的研究

被引:8
作者
毛永江 [1 ]
常洪 [1 ]
杨章平 [1 ]
张柳 [1 ]
许明 [1 ]
孙伟 [1 ]
常国斌 [1 ]
宋光明 [1 ]
Henner Simianer [2 ]
机构
[1]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 Institute of Animal Breeding and Genetics,Universtiy of Goettingen
关键词
遗传结构; 遗传分化; 鲁西黄牛; 渤海黑牛; 闽南黄牛; 微卫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23 [牛];
学科分类号
0905 ;
摘要
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国3个地方黄牛品种(鲁西黄牛、渤海黑牛及闽南黄牛)及2个对照群体(中国荷斯坦牛和青海牦牛)的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分化及基因流水平进行研究,结合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牛群体总近交系数(Fit)为58.5%,群体内近交系数(Fis)为43.2%,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Fst)为26.9%,3个指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5个牛群体内近交系数(Fis)鲁西黄牛最高(0.640),青海牦牛最低(0.231)。鲁西黄牛与荷斯坦牛间每世代群体间有效迁移个体数(Nem)最大(1.149),牦牛与鲁西黄牛间最小(0.509)。5个牛群体每个体属于所属群体的平均概率从91.4%到98.5%不等。结合聚类分析、基因流分析及STRUCTURE分析结果,5个牛群可分为3大类:鲁西黄牛和中国荷斯坦牛为一类,渤海黑牛和闽南黄牛为一类,牦牛自为一类,这说明在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的形成过程中,鲁西黄牛受普通牛影响较大,而渤海黑牛受瘤牛影响较大,同时探讨了以上品种的演化与形成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3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部分黄牛品种mtDNA遗传多态性研究 [J].
雷初朝 ;
陈宏 ;
杨公社 ;
宋林生 ;
雷雪芹 ;
孙维斌 ;
李瑞彪 ;
刘小林 .
遗传学报, 2004, (01) :57-62
[2]   新遗传资源西藏瘤牛生态形态特征的研究 [J].
杨章平 ;
常洪 ;
李相运 ;
石达 ;
米玛次仁 ;
次仁多吉 ;
陈国宏 ;
孙伟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2, (11) :1396-1400
[3]   中国畜禽遗传资源信息动态研究 [J].
马月辉 ;
徐桂芳 ;
王端云 ;
刘海良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2, (05) :552-555
[4]   鲁西牛的染色体研究 [J].
于汝梁 ;
辛彩云 .
黄牛杂志, 1991, (02) :11-14+95+2
[5]  
(美)J.萨姆布鲁克(J.Sambrook)等著,金冬雁等译.分子克隆实验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6]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中国黄牛生态种特征及其利用方向[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