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高原地表能量和边界层结构的数值模拟

被引:11
作者
李茂善 [1 ]
马耀明 [2 ]
吕世华 [1 ]
胡泽勇 [1 ]
Ishikawa Hirohiko [3 ]
马伟强 [1 ]
孙方林 [1 ]
宋敏红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3] 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
关键词
地表能量; 边界层结构; 数值模拟; 藏北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2.4 [辐射平衡及热量平衡];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耦合了NCAR LSM陆面过程的中尺度模式MM5V3.7和2002年8月CAMP/Tibet加强期的观测资料,对藏北高原地区地气交换过程进行了48 h模拟研究。模式较好地模拟了该地区的山谷风环流;并将模拟的地表通量在中尺度区域上与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格点资料(NNRP)获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也与单站的实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模拟的地表通量与NNRP得到的结果比较吻合,同时可以得到雨季时藏北、藏东地区潜热通量大于感热通量,而高原西部感热通量大于潜热通量,这与观测试验分析结果一致;与单站试验结果比较,模拟的感热通量与实测值一致,潜热通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有一定差别。模拟的边界层位温廓线与实测值比较,模式模拟的对流混合层和夜间残留层都与实测结果吻合,但模拟的混合层高度较实测值高。由此来看,中尺度模式MM5V3.7能够较好地模拟藏北高原的地表能量和边界层结构特征,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陆面过程和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夏季金塔边界层风、温度和湿度结构特征的初步分析
    韦志刚
    吕世华
    胡泽勇
    张宇
    陈世强
    李振朝
    奥银焕
    李锁锁
    张拥军
    谷良雷
    [J]. 高原气象, 2005, (06) : 846 - 856
  • [2] 沙漠—绿洲大气边界层结构的数值模拟
    吕世华
    罗斯琼
    [J]. 高原气象, 2005, (04) : 465 - 470
  • [3] 藏北那曲地区大气边界层特征分析
    李茂善
    马耀明
    胡泽勇
    马伟强
    王介民
    OGINO Shin-ya
    [J]. 高原气象, 2004, (05) : 728 - 733
  • [4] 不同尺度绿洲环流和边界层特征的数值模拟
    陈玉春
    吕世华
    高艳红
    不详
    [J]. 高原气象 , 2004, (02) : 177 - 183
  • [5] 金塔绿洲大气边界层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安兴琴
    吕世华
    [J]. 高原气象, 2004, (02) : 200 - 207
  • [6] 盆地绿洲边界层特征的数值模拟
    吕世华
    [J]. 高原气象 , 2004, (02) : 171 - 176
  • [7] 青藏高原草甸下垫面湍流强度相似性关系分析
    马耀明
    马伟强
    胡泽勇
    李茂善
    王介民
    石川裕彦
    塚本修
    不详
    [J]. 高原气象 , 2002, (05) : 514 - 517
  • [8] 中尺度模式对冬季兰州市低空风场和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安兴琴
    陈玉春
    吕世华
    不详
    [J]. 高原气象 , 2002, (02) : 186 - 192
  • [9] 藏北高原陆面过程的模拟试验
    张 宇
    [J]. 大气科学, 2002, (03) : 387 - 393
  • [10] 非均匀下垫面局地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
    高艳红
    吕世华
    [J]. 高原气象, 2001, (04) : 354 -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