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南黄海风漂流的不同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5
作者
梁兼霞
庞重光
白学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山东青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3] 山东青岛
关键词
黄海冷水团; 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 风漂流; 热盐环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1.21 [海流];
学科分类号
0707 ;
摘要
分别用Ekman有限深海风漂流计算公式,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数值计算了南黄海风漂流。通过对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的时比分析得出:在水深较小时,模式计算的风漂流场与公式计算结果较为接近;而在水深较大时公式计算所得风漂流场与实际流场相差较大,模式计算的风漂流场则基本再现了夏季南黄海的环流结构;风速越大,两种计算方法所得的流场之间的差别越大。同时从数值试验的角度还得到夏季由于风速普遍偏小,风场对环流结构的影响都相对较小,热盐效应是控制夏季环流的主导因素。但当风速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环流结构会发生根本改变。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6+7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南黄海环流的若干特征 [J].
汤毓祥 ;
邹娥梅 ;
李兴宰 ;
李载学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0, (01) :1-16
[2]   黄海冷水团的环流结构 [J].
苏纪兰 ;
黄大吉 .
海洋与湖沼, 1995, (S1) :1-7
[3]   黄海冷水团环流结构及生成机制研究——Ⅰ.0阶解及冷水团的环流结构 [J].
袁业立 ;
李惠卿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3, (01) :93-103
[4]   黄海冷水团热结构及其环流解析研究 [J].
李惠卿 ;
袁业立 .
海洋与湖沼, 1992, (01) :7-13
[5]  
北黄海冷水团形成机制的初步探讨——Ⅰ.模式解[J]. 缪经榜,刘兴泉,薛亚.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0(12)
[7]   黃海冷水团的水温变化以及环流特征的初步分析 [J].
管秉贤 .
海洋与湖沼, 1963, (04) :255-284
[8]   黄海冷水团的形成及其性质的初步探讨 [J].
赫崇本 ;
汪圆祥 ;
雷宗友 ;
徐斯 .
海洋与湖沼, 1959, (01) :11-15
[9]   A THEORETICAL SOLUTION FOR THE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J].
冯明 ;
胡敦欣 ;
李永祥 .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1992, (04) :28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