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的经济生态位分析和耕地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57
作者
张侠
葛向东
濮励杰
黄贤金
彭补拙
机构
[1]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2]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江苏南京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位; 耕地; 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土地利用变化包括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强度两个方面,是土地利用类型从低生态位层次向高生态位转变的自组织行为。对不同层次的土地利用生态位进行控制与协调,才能实现一定耕地保有量下土地利用资源场的均衡。而这种均衡正是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得以实现的前提。在生态位势理论与系统边界理论的基础上,论文构建了土地利用经济生态位的模型,并以江苏省锡山市为例定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相互作用的强度。研究显示,经济发达区非农用地与农用地生态位差较大,城市化进程加快,使耕地更易损失。从资源流动的场论分析角度,探讨了建立耕地保护机制的途径和方法。在目前的水平上,把土地利用生态位作为土地利用/覆被研究中的一种新方法论更有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77 / 68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耕地存量临界警戒和耕地非农占用成本的警度修正方法初探 [J].
葛向东 ;
张侠 ;
彭补拙 ;
濮励杰 .
地理科学, 2002, (02) :166-170
[2]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监测和预警研究 [J].
葛向东 ;
彭补拙 ;
濮励杰 ;
黄贤金 ;
张永勤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1) :35-41
[3]   资源场理论及其在资源流动中的应用 [J].
董瑜 ;
谢高地 .
地理科学, 2001, (05) :407-411
[4]   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 [J].
徐梦洁 ;
葛向东 ;
张永勤 ;
濮励杰 ;
彭补拙 .
土壤学报, 2001, (03) :275-284
[5]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J].
彭补拙 ;
安旭东 ;
陈浮 ;
濮励杰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4) :305-312
[6]   1990年代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其动力机制 [J].
张庭伟 .
城市规划, 2001, (07) :7-14
[7]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系统分析 [J].
摆万奇 ;
赵士洞 .
资源科学, 2001, (03) :39-41
[8]   中国农村转型与耕地保护机制 [J].
蔡运龙 .
地理科学, 2001, (01) :1-6
[9]   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 [J].
李平 ;
李秀彬 ;
刘学军 .
地理研究, 2001, (02) :129-138
[10]   关于生态场的几点评述 [J].
王德利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3) :472-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