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民族地区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探微

被引:8
作者
肖映胜
机构
[1] 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武陵山民族地区; 和谐社会; 指标体系;
D O I
10.13438/j.cnki.jdxb.2011.06.021
中图分类号
D633 [民族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4 ; 030401 ; 030402 ;
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但不能以"大一统"强加于不同地区的和谐社会(区)构建,必须尊重各个地区的实际,区分对待,扬长避短。武陵山民族地区突出的特殊性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明显的优劣势,文章依据武陵山民族地区的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等特殊因素,对该地区和谐社会指标选取原则、指标体系内容以及指标体系的具体应用作了探讨,以期对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以及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构建新型民族关系评价指标体系之初探 [J].
吴钦敏 .
贵州民族研究, 2007, (04) :6-13
[2]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民族发展权问题 [J].
曾宪义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04) :74-79
[3]   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及政策建议 [J].
温军 ;
胡鞍钢 .
民族研究, 2003, (03) :10-17+107
[4]  
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M].周恩来著;.人民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