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中国政策过程的核心机制

被引:116
作者
韩博天 [1 ]
奥利佛麦尔敦 [2 ]
石磊
机构
[1] 德国特里尔大学政治系
[2] 美国国务院
关键词
政策过程; 中长期规划; 层级互动; 治理模式; 干部考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前中西方对中国政策过程的研究大都忽略了规划这个核心机制。与西方国家以立法为目标的政策过程不同,中国政府自2003年以来一直努力完善规划机制,希望以此建立起一个可预见的政策过程。通过对中长期规划及其子规划过程的研究,我们发现,规划在中国远远超出一个政策文本或一个封闭的政策过程,而是中央和地方多层次、多主体之间通过各种互动模式,不断协商、起草、试验、评估、调整政策的循环过程。通过规划机制,各个层级不同领域的政策主体相互链接成为一个庞大的网络,输出不计其数的政策文本,引导或干预经济主体的活动,塑造或制约各级政府的行为。规划依附行政层级体系运行,但决定其效率的却是党的干部考核制度。这个特点使中国与其他东亚发展型国家有了本质区别,也超越了现有西方主流解释框架,因此我们呼吁摆脱制度学派的束缚,进行理论创新。
引用
收藏
页码:8 / 31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对“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思考 [J].
相伟 .
宏观经济管理, 2009, (01) :38-40
[2]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进展评估报告 [J].
胡鞍钢 ;
王亚华 ;
鄢一龙 .
宏观经济管理, 2008, (10) :13-17
[3]   十个五年计划的制定过程与决策机制 [J].
王亚华 ;
鄢一龙 .
宏观经济管理, 2007, (05) :67-70
[4]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分类政策初步研究 [J].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地区研究所课题组 ;
高国力 .
宏观经济研究, 2007, (04) :3-10
[5]   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发展计划 [J].
成思危 .
公共管理学报, 2004, (02) :4-12+93
[6]   我国规划体制改革的任务及方向 [J].
杨伟民 .
宏观经济管理, 2003, (04) :4-8
[7]   “九五”时期我国计划体制改革回顾 [J].
李朴民 ;
李冰 .
宏观经济研究, 2001, (02) :24-26
[8]  
发展规划的理论和实践.[M].杨伟民; 李守信; 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9]  
“十一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M].朱之鑫; 主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09,
[10]  
干部考核.[M].李广存; 著.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