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土壤磷素对不同作物生物有效性的差异

被引:6
作者
冯固
杨茂秋
白灯沙
黄全生
机构
[1] 新疆农科院原子能所
关键词
土壤磷; 生物有效性; 作物吸磷能力; 土壤Ap值;
D O I
10.19336/j.cnki.trtb.1993.01.010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32P示踪法研究了棉花、玉米两种作物吸收土壤磷和肥料磷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玉米植株的吸磷总量大于棉花;棉花植株吸收肥料磷数量大于玉米;玉米植株体内来自土壤磷的比例大于棉底,而来自肥料磷的比例小于棉花;同一土壤条件下,种植玉米时,土壤的供磷能力(AP值)大于种植棉花时土壤的供磷能力.这些差异反映出棉花和玉米的吸磷能力不同,玉米的吸磷能力大于棉花的吸磷能力.同一种土壤能够供给玉米吸收的磷素数量大于供给棉花吸收的磷素数量.因此,对于土壤有效磷相对性的理解应该包括不同作物种类之间吸磷能力的差别;评价土壤有效磷数量时,针对不同吸磷能力的作物,应该用不同的指标来衡量.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土壤农化分析手册.[M].劳家柽主编;.农业出版社.1988,
[2]  
核技术及其在农业科学中的应用.[M].陈子元等 主编.科学出版社.1983,
[3]  
作物和土壤示踪教程.[M].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三室;北京农业大学农业物理及农业气象系同位素教研室 译.原子能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