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而获智”观:一种经典的中式智慧观

被引:15
作者
汪凤炎
郑红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智慧; 知识; 知而获智; 转识成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0 [文化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主要基于文字学的证据和先哲的相关言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知而获智"的智慧观。"知而获智"观既具有"定义智慧的视角恰当"与"蕴含转识成智思想"等两大优点,也存在三点不足:其一,易让人产生将智慧与渊博知识相等同的误解;其二,未看到解决简单问题和复杂问题时个体心智加工的本质区别;其三,易让人将智慧误解成纯粹的认知概念。智慧本是真与善的合金,纯粹认知领域的"聪明才智"只属于"真",它既可助人为善,也可为虎作伥。所以,没有善心的引导与催化,只追求私利的"智"只能称作"小聪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1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中国心理学思想史.[M].汪凤炎; 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 [2] 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M].马如森; 编著.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
  • [3] 汉字字源.[M].窦文宇; 窦勇; 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
  • [4] 二程集.[M].(宋)程颢;(宋)程颐著;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
  • [5] 心理学思想史.[M].车文博主编;燕国材卷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 [6] 金文常用字典.[M].陈初生编纂;曾宪通审校;.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 [7] 中国文化心理学.[M].汪凤炎;郑红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 [8] 教育的目的.[M].(英)怀特海(AlfredNorthWhitehead)著;徐汝舟译;.三联书店.2002,
  • [9] 个人知识.[M].(英)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Polanyi)著;许泽民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 [10] 简明金文词典.[M].王文耀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