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2001至2005年上海市1450份住院患儿A组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24
作者:
徐锦
孙家娥
丁韵珍
苏犁云
杨毅
机构:
[1]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来源: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腹泻;
基因分型;
流行病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25.1 [小儿传染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对2001至2005年上海地区住院患儿A组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研究,为今后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制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1至2005年住院的腹泻婴幼儿1450份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粪便标本中用机械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363份,建立套式RT-PCR的方法,从粪便中检测轮状病毒基因并进行G和P型别的分型。结果轮状病毒腹泻的主要流行季节是10~12月份,2岁以内的患儿占全部患儿总数的79.9%(290/363)。G1型所占比例在2001年最多为28.8%(25/87),以后逐年下降至2004年的1.7%(1/60),但2005年又回升至7.0%(4/57)。G3型在5年间均是最主要的流行型别。存在但少见的流行型别是G2和G4型,2001和2002年分别为14.9%(13/87)和5.0%(5/100)。每年的主要流行株均为P[8],不同年份尚流行少量的P[4]和P[6]型。G3P[8]成为2001至2005年上海地区的主要轮状病毒流行株,其次的流行型别包括2001和2003年份的G1P[8],2002年的G3、P混合型,2004至2005年的G3、P未知型。结论2001至2005年上海地区轮状病毒流行型别显示了一定的变化规律,G3、P[8]及其组合G3P[8]是5年间上海地区的主要轮状病毒流行株,不同年份尚有一些其他已知和未知型别的流行。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7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