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粒形和垩白度的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

被引:25
作者
雷东阳 [1 ]
谢放鸣 [2 ]
徐建龙 [3 ]
陈立云 [1 ]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
[2] 国际水稻研究所
[3]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 粒形; 垩白度; 数量性状座位; 上位性;
D O I
10.16819/j.1001-7216.2008.03.006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由181个家系组成的Lemont/特青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以及由161个RFLP、SSR标记和3个形态标记构建的全长为1916.5cM、覆盖水稻基因组12条染色体的连锁图,采用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方法(QTLMapper V1.0),对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垩白度等4个稻米品质性状的数量性状座位(QTL)进行了分析。在水稻的所有12条染色体上共定位到7个加性主效QTL和19对上位性QTL,其中控制粒长、粒宽、长宽比的主效QTL各2个,控制垩白度的QTL 1个,分别解释12.8%、40.0%、26.0%和42.1%的表型变异;共检测到6对影响垩白度、6对影响粒长、7对影响长宽比的上位性QTL,分别解释52.2%、31.3%和38.2%的表型变异。结果表明,上位性QTL和主效QTL一样在稻米粒形和垩白度的遗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55 / 26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水稻种子低氧发芽力的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 [J].
侯名语 ;
江玲 ;
王春明 ;
万建民 .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06) :9-14
[2]   水稻外观品质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分析(英文) [J].
李泽福 ;
万建民 ;
夏加发 ;
翟虎渠 .
遗传学报, 2003, (03) :251-259
[3]   利用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定位谷粒外观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 [J].
邢永忠 ;
谈移芳 ;
徐才国 ;
华金平 ;
孙新立 .
植物学报, 2001, (08) :840-845
[4]   籼型杂种稻米品质性状的数量遗传分析 [J].
敖雁 ;
徐辰武 ;
莫惠栋 .
遗传学报, 2000, (08) :706-712
[5]   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 [J].
朱军 .
遗传学报, 1996, (01) :56-68
[6]   应用RFLP图谱定位分析籼稻粒形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J].
林鸿宣,闵绍楷,熊振民,钱惠荣,庄杰云,陆军,郑康乐,黄宁 .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04) :1-7
[7]   籼稻粒重及粒形性状F1遗传特性的双列分析 [J].
苪重庆 ;
赵安常 .
中国农业科学, 1983, (05) :14-20
[8]  
遗传模型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教育司主编, 1997
[9]  
Mapping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basmati quality traits in rice ( Oryza sativa L.)[J] . Yellari Amarawathi,Rakesh Singh,Ashok K. Singh,Vijai P. Singh,Trilochan Mohapatra,Tilak R. Sharma,Nagendra K. Singh.Molecular Breeding . 2008 (1)
[10]   Identification of QTL for growth- and grain yield-related traits in rice across nine locations of Asia [J].
Hittalmani, S ;
Huang, N ;
Courtois, B ;
Venuprasad, R ;
Shashidhar, HE ;
Zhuang, JY ;
Zheng, KL ;
Liu, GF ;
Wang, GC ;
Sidhu, JS ;
Srivantaneeyakul, S ;
Singh, VP ;
Bagali, PG ;
Prasanna, HC ;
McLaren, G ;
Khush, GS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03, 107 (04) :679-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