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鲤杂交F1及其亲本RAPD标记

被引:2
作者
刘必谦
王亚军
周湘池
机构
[1] 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宁波
关键词
野鲤; 红鲫; 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 杂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32 [杂交与杂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RAPD技术对红鲫(♀)×野鲤(♂)及其F1个体进行了研究.15个引物在鲤鱼中扩增出86条带(33条具多态性),红鲫75条带(24条是多态性),两者共享25条(16条是多态性).F1个体中扩增出92条带(35条呈多态性),双亲的带都在F1个体中得到表现.亲本与子代对比分析表明RAPD为显性标记,杂合子分离在子代得到表现.RAPD技术标记对杂种个体的鉴定、位点纯合性研究十分有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用RAPD分析对罗非鱼遗传变异的研究及其对杂种优势的应用 [J].
夏德全 ;
曹萤 ;
吴婷婷 ;
王涛 .
水产学报, 1999, (01) :27-32
[2]   RAPD技术在鱼类杂种优势研究中的应用 [J].
董在杰 ;
夏德全 ;
吴婷婷 ;
杨弘 ;
王涛 .
中国水产科学, 1999, (01) :38-41
[3]   RAPD技术分析荷包红鲤抗寒品系与亲本的基因组变化 [J].
梁利群 ;
孙效文 ;
闫学春 .
中国水产科学, 1998, (01) :7-10
[4]   RAPD标记在大连湾牡蛎种群研究中的应用 [J].
刘必谦 ;
戴继勋 ;
喻子牛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8, (01)
[5]   RAPD标记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J].
刘必谦 ;
戴继勋 .
海洋通报, 1997, (05) :85-89
[6]   RAPD技术在异精激发方正银鲫比较研究中的应用 [J].
陈洪 ;
朱立煌 ;
杨靖 ;
薜国雄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4, (07) :66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