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4 条
不同温度条件粪秆结构配比及尿素、纤维素酶对沼气产量的影响
被引:57
作者:
白洁瑞
[1
,2
]
李轶冰
[1
,2
]
郭欧燕
[2
,3
]
杨改河
[1
,2
]
任广鑫
[1
,2
]
冯永忠
[1
,2
]
李勇
[4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2] 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4] 金坛市农林局土肥站
来源:
关键词:
尿素;
沼气;
纤维素酶;
粪秆配比;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216.4 [沼气];
学科分类号:
080702 ;
摘要:
提高农村户用沼气的产气量和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利用效率,是当前循环农业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利用自行设计的可控性厌氧发酵装置,在室内模拟农村户用沼气发酵过程,研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作物秸秆和禽畜粪便配比以及添加尿素和纤维酶对沼气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35℃范围内,粪秆配比的产气量随温度升高而升高。35℃条件下,2.5 kg料液发酵50 d,鸡粪和秸秆配比(干物质量比)以2︰1的产气量高于其它粪秆比例,其中鸡粪与玉米秆2︰1(干物质量比)总产气量最高,达51120 mL。在发酵中期(发酵后28 d),向2.5 kg发酵料液中添加2.5 g尿素和2.0 g纤维素酶, 均显著提高沼气产量,平均增加99.8%和40.8%,且鸡粪与麦秆2︰1配比产气量增幅最大,分别为261.2%,117.3%。研究 20℃粪秆厌氧发酵环境pH值动态变化,表明其呈动态变化,发酵初期pH值平均为6.8,发酵中期平均为6.4,随后缓慢回升至6.6。因此,适宜的温度,合理的秸秆配比、添加一定量酶和尿素是提高产气量的有效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88 / 193
页数:6
相关论文